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孟东方

来源:bat365正版唯一官网新闻中心、党政办   作者:新闻中心、党政办   编辑:何瑶   发布日期:2021-06-29   点击数:

记 者:去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后,新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篇章已然开启。请问孟校长,目前,我们的研究生教育面临怎样的新形势?

孟校长: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的重要指示。

李克强总理作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批示。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为我国今后一个阶段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接着国家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这意示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层次改革和焕发式新生,对于高校的发展是一次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挑战。

记 者: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我校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孟校长:首先,博士学位授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9月,经全校上下的持续努力,学校成为先期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严格审查验收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招收首批考古学博士研究生。成功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学校办学层次提升的一次质的飞跃。紧接着,在2020年国家开展的新一轮博士点申报中也取得阶段性成效,9个学科通过重庆市学位委员会评审,被推荐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这使我们实现博士点“由一变多”又前进了一步。

第二,学科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一是“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2014年以来,市级重点学科由11个增长到14个,并获批2个市级“一流学科”,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最多的市属高校。在2020年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市级一流学科周期总结和重点学科终期验收中,14个市级重点学科全部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评估验收。二是学科优势特色不断凸显。工程学首次进入世界ESI前1%学科,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数学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10%,近年来实现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系列突破。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位列全国排名前50%,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第三,学科群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已构建形成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教师教育、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6大优势学科群。在重庆市2019年组织的市级人工智能+特色学科群遴选中,我校成功新增“智慧教育”“智慧生态旅游”2个市级特色学科群,学科群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由2014年的1098人增至2021年的2379人,其中2018年以来增幅达到57%。在校人数由2014年的2000人增至5000余人。授位人数从2014年的1103人增至1248人。

第五,研究生培养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培养层次实现提升,学校2019年开始招收培养第一届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15名。二是培养类型多样,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并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行。三是培养重心转移,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占比从2016年的38%增长到2020年的66%,达到三分之二。

第六,导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一是规模稳固增长,专兼职博士生导师队伍规模从2014年的22人增长至2021年的52人。硕士生导师队伍规模从2014年的522人增长至2021年的807人。二是结构不断优化,导师队伍正高职称占比达到65%,45以下导师占比42.6%,校内导师博士学位占比达到75%。三是水平不断提升,导师队伍中,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万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等国家级专门人才达到26人次。

第七,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2014年以来,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904篇,获得国家专利40项,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126项,培育校级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209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稳步提提升。获得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创新创业竞赛奖382项;获重庆市“科慧杯”创新创业大赛等省市级创新创业竞赛奖334项;在全国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竞赛中,摘得个奖45项;创设研究生创新实践团队10个、众创团队13个,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家开展的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中,我校学位论文一直保持较高的通过率,其中2018年度的优良率排名重庆市高校第三。2014年以来共获得市级优秀硕士论文71篇,名列重庆市属高校前茅。在全国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我校参评的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部通过评估审核。

第八,研究生教育获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一是生源规模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人数成倍增长,从2014年不足1400人,到2018年达到4000余人,2021年已接近15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高校及本校生源比例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23%。二是研究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2014年以来,研究生年终就业率每年保持在85%以上,毕业生到各类教育单位就业比例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70%。

第九,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报考规模10倍增长的形势下,通过招生管理的信息化、评卷工作的电子化、招生服务的精细化,保障了研究生招生工作优质、高效、零差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研究生创新实践屡创佳绩,奖助体系日益健全,博士升学率稳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管理严格有序。三次修订培养方案,在全国较早落实一级学科培养理念,明确研究性、交叉性、师范性的培养定位,学术型研究生学时从1000余学时减至500学时,基础课程凸显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生培养更加科学规范,“去本科化”成效明显,培养环节科学规范。设置“七道关卡”严控学位申请流程,科学设置论文评审标准,实现论文抽检盲审比例100%覆盖,完善淘汰分流机制,强化导师责任,不断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

记者: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绩属于过去,经验才能更好的帮助未来发展。自2014年以来,我校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孟校长:2014年以来,特别是第三次党代会后,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学校党政班子领导下,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加以重点推进,不遗余力提高研究生教育及其重要载体(学科平台)的水平,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形成切实有效的经验。

第一,坚持“党领导、守初心、办好学”,党的领导带动全面发展。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前瞻引领、研究创新的初心,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学生爱校、成才、跟党走,使更多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坚持“重顶层、强联动、求实效”,以高水平学科引领研究生教育发展。秉承高水平学科引领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以学科发展为引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标志性成果为关键”的“学科、人才、科研”联动发展思路,制订高水平学科引领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召开学科建设推进大会,分类分层推进学科发展,建设学科高原高峰。

第三,坚持“走出去、找差距、学经验”,推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书记校长带队,赴各上级部门和知名高校学习取经,探寻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加大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和研究生教育多样化需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健全投入和激励机制,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完善产教融合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支撑度不断提升。

第四,坚持“沉下去、鼓士气、发现美”,文化引领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开展了校领导层面、职能部门、学科带头人以及各学院学科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探索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新局面。

第五,坚持“建机制、重推动、不松懈”,确保人才培养内涵发展。通过加强机制建设、专题布置推动和多层面的协同发力,不遗余力推进学科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全“三全育人”机制,落实“招生、教育、管理、就业”一条龙的联动机制,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机制;加强学风建设,严把过程关和出口关,抓导师,抓质量,抓论文,抓管理,抓就业,立德树人成效明显,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第六,“学院抓、带头建、齐心干”,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各学院学科积极配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干劲十足、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记 者: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客观审视、科学分析找差距才更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校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面临哪些问题?

孟校长:今年我校研究生招生人数已接近2400人,“十四五”期间,在校研究生规模预计接近8000人。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

第一,博士点数量较少,学位授权结构还不合理。我校目前各种各类硕士点共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仅1个。与全国乃至西部地区具有博士授权的师范大学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与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奋斗目标不匹配。

第二,学科优势不突出,学科竞争力还不强。学科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不足。与西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师范大学差距明显,大部分学科骨干没有代表性的高水平成果,无法全面支撑学科各个方向的均衡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学科高原高峰作用不凸显。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最好学科排名仅为B-等级,部分重点学科甚至尚未进档,与重庆市和全国师范院校同类学科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在2020年的上海软科的学科排名中,尚有20个一级学科百分位排名在后50%,学科竞争力不强。

第三,研究生教育文化不明晰,“三名”文化特质还不凸显。一是研究生“名师”特质不清朗,导师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水平不高,类型单一,指导水平参差不齐。二是研究生“名生”特质不清晰。优质生源不足,“双一流”高校生源不到4%;在校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强,高水平学术成果相对较少,成果形式单一,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占比仅5.9%;优秀毕业研究生人数较少,考博升学率仅3.9%,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川渝占比69.3%),社会影响不足。三是研究生教育“名气”特质不凸显。学科专业社会声誉较低,教育教学成效学界认可度不高,专业学位行业影响力不足,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

第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急需加大力度。研究生专职管理教师少,思政队伍不稳定;研究生导师待遇不足,条件支撑不够;研究生教学投入相对不足,研究生督导反馈机制落实不够等等。

记 者: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是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利契机。为加快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我校将采取哪些举措?

孟校长: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学校将出台《中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委员会、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关于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行动计划”,完善修订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全方位、全过程细化举措。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健全研究生“十大育人”体系。一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及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研究生样板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积极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二是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出台《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研究生育人体系建设。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立项建设一批优质课程思政项目,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三是不断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体制。出台《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办法》等制度,推动研究生思政管理队伍专职化,配齐建强研究生思政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研究生思政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建立常态化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系列讲座,讲好重师故事、发掘师德典型,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导师师德师风考核,将导师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

第二,创新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重师“名生”。一是积极改善研究生生源质量。改革招生评价机制,构建协同发力的生源拓展模式,开展精准化招生宣传,提高招生管理服务水平。二是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快研究生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研究生课程,编写出版重师特色研究生教材。三是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以项目参与制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生学术创新平台,加大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以产教融合加强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四是加大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监控。严格分流淘汰等制度,加强学位授予环节把控,改革学位授予标准,强化学位论文国家抽检结果运用。四是提升研究生就业质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实现研究生多元化就业。

第三,坚持三者联动战略,加快推进学科内涵发展。一是积极培育博士授权点,实现博士点“由一变多”。紧锣密鼓推进博士点申报工作,再接再厉做好博士点后续建设;发扬奥运精神,保持韧性,不懈推进,鼓励更多的学科参与博士点的培育和申报,构建“各美其美、各尽其能”的良好态势。二是努力实现“进档升位”,打造学科高峰,形成学科高原。要遵循学科发展轨迹,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加大优势学科建设,全面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三是深入实施三者联动,压实责任,协同推进。要从横向、纵向、交叉等多层面推进三者联动,落实学院、学科负责人、团队成员的责任,加快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第四,规范制度管理提高待遇,铸就重师“名师”风范。全面修订《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深化研究生导师遴选与管理改革。通过优化导师的选拔与考核,加快双导师和“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团队,改善研究生导师待遇等举措,铸就一批彰显重师“名师”风范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第五,积极推进研究生开放办学,提高重师“名气”。一是积极参与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我校与合作高校开展学科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学平台共建共享,促进优势互补。二是积极参与“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推进我校与沿江省市相关高校构建跨区域研究生教育协调合作机制,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充分发挥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优势,“引派并举”,壮大留学研究生规模。依托我校重庆中外人文交流学院,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深度合作,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第六,强化保障,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支持体系。一方面,进一步落实研究生教育督导机制,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公布制度,不断强化质量监督与评价。另一方面,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和研究生教育条件建设,不断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最后,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信息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健全管理服务机制。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研究生教育已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抢抓历史机遇,拼搏实干,开拓进取,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坚持和传承重师文化、全面涵育“名生、名师、名气”的重师文化特质,深入涵养师生“学气、静气、勇气、大气”的独特文化气质,积极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自信和谐的文化生态,加快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为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