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月30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bat365官网登录入口2022年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图书馆广场顺利举行。
校党委书记曾礼,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党委副书记陈志军,党委常委、副校长孟小军以及学校第二课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分管领导、指导老师、分团委书记和参加今年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代表出席出征仪式。陈志军副书记主持出征仪式。
出征仪式在各学院团队带来的风采展示中拉开帷幕,《奔跑吧青春》展现了重师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授旗环节,孟东方校长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重点团队成员代表授旗。孟小军副校长为专项团队代表授旗。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保卫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财务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团委共13个学校第二课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为各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重点团队成员代表授旗。
仪式上,我校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庄严宣誓。“身体力行勤浇灌,支教花开别样红”,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即将奔赴大山,以奋发有为、敢于开拓的精神扎根基层,奉献担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历史与社会学院2020级历史学师范专业谭艺(“长征路上的思政课”党史寻访服务团领队,校“青马”高级班学员)作为本次社会实践学生代表发言,他表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五四青年开创“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针对此次暑期下乡实践提出的新指标、新方向,他承诺做到以下三点要求:一是带着重师独有的人文特质出发,积极作为;二是带着青年不畏艰险的精神出发,砥砺前行;三是带着必将做出实际成果的决心出发,勇担使命。
初等教育学院张虹老师作为本次社会实践教师代表发言,她提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我校第二课堂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增长专业才干,在实践中激荡精神,在服务中接受锻炼,在奉献中躬身为桥、一展芳华,在历练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在实践中贡献重师力量和传承重师精神,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秉持“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发扬我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三是在实践中加强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并及时提供反馈,共同打造具有重师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
曾礼书记代表学校党政,向即将奔赴各地参加社会实践的全体师生表示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向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本次活动的相关职能部门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并向同学们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做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希望新时代大学生在读好书本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机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民众百姓,在新时代社会大课堂中认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了解国情民意,进而坚定理想、淬炼意志、增长才干。二是做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希望新时代大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的契机,用眼睛观察中国发展、发现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可发现、可感知的,是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根”与“魂”,要自觉当中国精神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三是做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希望新时代大学生要厚植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主动深入人民群众当中,拜人民群众为师,发现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无尽力量,用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同人民一起奋斗,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壮丽的青春华章。四是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希望新时代大学生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从沟通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国内与国际等多重维度,深刻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深刻认识“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锤炼过硬本领,担当时代使命,在青春的赛道上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曾礼书记祝愿广大重师青年在这堂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最后,全体成员齐声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在嘹亮的团歌声中,2022年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重点项目和专项工作两大类别。学校将依托社会实践校内校外双循环体系,结合专业特色,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的原则,组织全校大学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依托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在广泛动员基础上,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全校共组建473支实践团队,其中校级重点团队47支,各学院院级团队426支。服务地覆盖山东、山西、河南、浙江、四川等省市以及重庆綦江、巫溪、城口、石柱、西部科学城等20多个区县。除集中组队实践外,其余同学回到家乡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就近就便分散开展各类“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