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举办“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历史与考古系列讲座”。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韦伟燕应邀带来题为“越南境内汉墓初步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蒋刚教授主持。
韦伟燕主要从“发现与研究”“墓葬类别与形制”“随葬陶器类型与组合”“墓葬分期与年代”“红河与马江流域汉墓的比较”“越南汉墓与岭南汉文化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展开讲座。
韦伟燕以红河流域、马江流域和丘盆河流域的汉墓分布,以及相关地区历史文化变迁分析为引,进一步介绍越南境内汉墓的考古工作。她强调越南地区的汉墓主要分为土坑墓、木椁墓、砖木合构墓以及砖室墓四大类,每一种又分为多种考古类型。墓葬中随葬的陶器也包含鼎、壶、瓮、罐、盆、井等多种器物类型和组合,其中较为突出的典型代表有越南鼎、高圈足壶等器物。
韦伟燕探讨了越南地区汉墓的分期。根据其中六组典型陶器组合表现出的阶段性变化,可将越南境内汉墓分为六期,年代从西汉中晚期至三国初年。韦伟燕就越南境内红河流域与马江流域的四种汉墓进行对比,发现红河流域和马江流域汉墓在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埋葬习俗方面存在差别,可能与两汉时期交趾郡、九真郡的行政地位高低、移民来源不同有关。
韦伟燕把越南汉墓与岭南汉文化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由西汉中晚期至王莽时期的“单纯输入阶段”到东汉早期至东汉中期的“深入影响阶段”,再到东汉晚期至三国初年的“双向互动阶段”。她强调在埋葬习俗、墓葬形制、随葬器物方面,岭南地区一直对越南境内地区产生强烈的影响,而越南境内地区对岭南的影响只表现为少量器物的输出。两汉时期越南境内地区所体现的汉文化与岭南地区汉文化具有亲缘关系,其发展与岭南地区保持同步,因此岭南地区汉文化是越南境内地区汉文化最重要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