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山大学谢湜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线上讲座

来源:bat365正版唯一官网历史与社会学院   作者:历史与社会学院   编辑:孙小珂   发布日期:2022-04-11   点击数: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历史与考古名家讲坛”系列讲座。

4月8日下午,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谢湜教授应邀给历史与社会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东南沿海社会与明清国家的海疆治理》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上形式,由历史与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常云平教授主持,中国史研究生及本科生在集贤楼312会议室现场及部分师生在线上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谢湜教授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经验,强调“海上人群”有其独特性,研究海岛历史,应站在海岛和海上人的视角,理解其社会与日常生活。接着,谢湜教授梳理了明清两代对东南海疆认识的变化及海岛条件利弊,他指出,在海岛社会里,人们可以在“民”、“寇”、“商”、“渔”四种身份里无缝切换。在朝廷施行海禁的年代里,这些官府鞭长莫及的海岛,自然成为了无籍之民的交易活动场所。海岛社会的生活世界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农业社会有着诸多不同。随后,谢湜教授从滨海人群组织、宋元海运、东南沿海造船业等方面着手,阐释了区域历史研究应有整体意识,勾画出东南海疆社会的整体面貌与长期历史。

在论述明清两代的海疆治理时,谢湜教授先介绍了明初、清初的两次迁界,重点说明其“迁而不绝”的特性,然后从定海迁复界之争、玉环招垦者的籍贯问题两个实例展开,通过解读族谱、歌谣等民间文献,复原了海岛的渐次展变与行政重建。谢湜教授认为,明清国家海疆治理是州县行政与地方实践的融合。地方政府采用务实手段重建秩序,地方精英则通过合法策略与历史叙事,适应新朝新政,保护其资源利益。

最后,谢湜教授总结了自己治学的四点体会:探寻问题的区域、走近区域中的人、从叙事寻找结构、以历史理解文本,并对同学们所提问题一一作答。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