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湖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孟华平教授受邀于集贤楼312开展题为“石家河遗址与石家河文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蒋刚教授主持,10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孟华平教授以石家河遗址概况为切入点,介绍了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遗址群。石家河遗址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主要经历了油子岭文化(距今 5900 — 5100 年)、屈家岭文化(距今 5100 — 4500 年)、石家河文化(距今 4500 — 4200 年)、后石家河文化(距今 4200 — 4000 年)等4个发展阶段。孟华平以谭家岭城址、三房湾东台地、谭家岭东台地、印信台台地、石家河城址南城垣西段缺口、严家山岗地等地点的调查和勘探为主,介绍了目前石家河遗址的考古研究现状。他认为石家河聚落遗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石家河遗址的聚落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石家河城址为核心的石家河遗址聚落群开始形成。
在讲座中,孟华平教授结合其主持发掘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实践与经验,介绍了石家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基础和文化背景。他认为石家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共经历了发生、发展、繁荣和新阶段四个时期,发生期出现了系列社会复杂化现象,发展期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繁荣期社会内部矛盾和冲突加剧,新阶段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进程遭到黄河文明的强烈冲击而被迫中断。
在总结中,蒋刚教授对孟华平教授拨冗前来历史与社会学院为师生开展新学期第一场名家讲座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孟华平教授的讲座运用丰富详实的考古学资料,由浅入深地为我们介绍了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石家河遗址。这是孟教授在主持发掘石家河遗址中从考古学实践到考古学理论的精华总结。他呼吁在场师生要认真学习讲座内容,加强研究方法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专业素养,努力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考古、历史人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