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代会是全校师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肩负着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抒写了学校发展历程上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
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在即,为进一步振奋全校师生的精神,重师新闻网从今日起推出【喜迎党代会•回眸发展路】专题板块,与全校师生一起从党建与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方面回顾总结学校发展中的成就,鼓舞全体重师人满怀信心地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喜迎党代会•回眸发展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稳速发展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人才培养工作回顾
岁至阳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全体师生满怀信心迎接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回眸自2011年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在全方位工作中取得的一系列夺目成就,每一个重师人的心中都怀着深深的骄傲与自豪!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本科教学评估以后,学校经过十年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主要体现在:办学定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过程规范,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审核评估以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为更好地实现学校“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我校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找准办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持续落实“五个坚持”的人才培养方略,实行了十大改革措施: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与调整、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深入推进合作办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学校进一步强化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七年来,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突出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定期召开人才培养专题会议。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党委书记曾礼、校长周泽扬“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2013年11月17 日,召开千人大会启动“内涵发展,提档升级”并出台了“1+5”文件;精良师资支撑本科教学,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等;优质资源倾斜本科教学,学校制订了《教学经费预算分配及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年教学经费支出总额不低于当年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总和的20%;科学制度保障本科教学,学校将“人才培养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明确写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章程》,在《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十二五”发展规划》、《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中,都将人才培养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强化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构建了“3223”科研促教学制度体系;优质服务支持本科教学,开设条件优良、环境舒适、全年开放的“梦厅”自习教室等,改善学生居住环境,宿舍全部安装空调,完善食堂就餐环境和生活设施。
本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目前,我校学科门类涵盖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13个门类中的11个门类,本科专业达72个,获批市级三特专业群5个,市级三特专业和一流专业分别达到13个和5个。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数学”和“生物学”获批重庆市“一流学科”,立项14个“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增幅高于重庆市平均增幅。与此同时,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发展,60余年来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6万余人,重庆市重点中学90%以上的骨干教师、校长先后在我校学习和接受培训。中科院院士马志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组副书记韦东庆、2011感动中国人物胡忠、中国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等都是我校优秀校友。
学校以生为本、全面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形成了“五个坚持”的人才培养方略。坚持立德树人“五元同育”,强化学生价值塑造;坚持内涵提升注重质量,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师范特色分类培养,构建“三维核心能力”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四个对接”推动非师范专业应用转型;坚持协同育人开放办学、深入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自2010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项目3项,市级教学成果奖18项,市级重大重点教改项目45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95项,省级及以上创新活动、技能竞赛奖励247项,省级及以上文体竞赛奖励541项。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校为国家培养输送高素质本专科学生46208名。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31个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普通类一本线上生源占比77.34%。实施“优良学风提振计划”,研究生报考率和考取率大幅提高,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校研究生规模大幅增长,成为新增列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学校不断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管理、绩效薪酬分配等考评机制,建构起定位准确、梯次分明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人才效能不断释放。我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实施“132”引智计划、“111”培育计划、“博望学者”特聘教授计划,获批院士工作站、市博士后工作站、市海智基地,遴选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教学名师、博望学者等66人,全职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324人,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人文社科学部委员10人,柔性引进海外博士100人。实施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升工程,资助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研修访学272人次,支持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101人。七年新增博士生导师31人、正高135人,正高、博士占比不断提高,获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人才项目79人次,获省市级及以上各类表彰420余人次,队伍结构及素质进一步优化。
我校还实施了“教改教研与教学成果转化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和“行业专家工作室”、建立“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坊”,设立了教书育人系列奖。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全国最美教师、重庆市十大感动人物郑璇,全国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金牌教师罗萍,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展示一等奖获得者南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兰桂萍等优秀教师代表。
开放办学更加深入广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办学。与市委宣传部共建重庆新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0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高校。我校主动落实精准扶贫任务,与城口县对接实施“烛光·跨越”行动,创办城口附属实验中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评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学校与沙坪坝区、江津区、彭水自治县、黔江区、城口县等人民政府、重庆市体育局、广东博罗县人民政府等签署了合作办学战略协议,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华龙网等签署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并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生交流学习。
我校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获批“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在非、亚、欧、美、大洋洲五大洲基本建立5所孔子学院和2所“汉语师范学院”,孔子学院数量居西部高校第二。3个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成立中新(重庆)教师教育学院,成为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资格院校、“重庆市孔子学院工作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荣获“重庆市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单位”“重庆来华留学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汉语国际推广先进单位”“重庆市外事侨务系统先进集体”“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先进单位”,两次获得“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殊荣。留学生数量达747人,生源来自五大洲38个国家。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校作为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更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在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全体重师人定然不忘初心,砥砺再前行,努力开创本科教学工作新境界,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综合性强的优势、加大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力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