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专题专栏 > 正文

【瞄准•一流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用融合,打造专业“好口碑”

来源:bat365正版唯一官网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周芊岍 黄兰 周彤   编辑:毛宇、何瑶   发布日期:2019-12-06   点击数:

编者按: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做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总动员,开启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征程。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质量,人才培养层次实现质的飞跃,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新增18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增幅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总量位居市属高校第二。重师新闻网将陆续推出“瞄准·一流专业”系列报道,介绍我校市级一流专业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先进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是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之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魏延教授向记者介绍,围绕重庆市“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特色学科专业群和“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软件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构建符合国家和重庆市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获得了多项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近年来,该专业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弘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知名企业联合共建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引入了知名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实训体系、丰富软件外包服务及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联合开发和充分共享。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创新

人才供需两端相向发力,引导产业需求融入人才供给。长期以来,软件工程专业本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及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自2011年起,软件工程专业先后与安博教育集团、惠普HPE、富士康、旭硕、南京云创、用友软件、华三H3C、宇视科技、重庆八城科技等IT知名企业签订协议,通过共建联合研发实验室、联合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联合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实现“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双向互动”的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实践实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上,我们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到知名IT企业深入学习软件项目和产品的系统研发,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双向互动,最大程度地将企业中符合课程核心要求的实际开发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和设计内容。鼓励学生将在企业实习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以提高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魏延院长介绍道。

软件工程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对该专业培养的认可度高,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高。

学用结合,研究成果转化

“实践性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魏延院长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将专业教学同企业实践研究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实训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实践基地的桥梁作用,与地方和企业的人才需要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实践,再以实践反作用于科研,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为了将专业科研成果服务和融入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凝练和拓展出智慧信息系统研发、教育大数据、数字农业工程、机器人等应用研究领域,支持学院教师广泛参与重庆市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合作,通过开展合作研究、联合研发等横向合作方式,积极推动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力求有效提升专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我们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团队,在基于具体领域的实际研发中有效提升了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综合应用水平”。魏延院长向记者说道。以数字农业服务团队为例,近年来带领近2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针对农业信息化的横向项目开发,先后研发测土配方施肥智能系统、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支撑系统等16个农业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服务于重庆市涪陵区、万州区等24个区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