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学科建设 > 正文

坚持“双一流”建设战略,稳步打造“一流学科”

来源:bat365正版唯一官网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白菊、杨宇婷、鲍宇雁、李金   编辑:毛宇、李若岩   发布日期:2017-12-08   点击数: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方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加快重庆市“双一流”建设步伐,重庆市在今年5月25日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校特色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重大战略方针,我校目前已将“双一流”建设作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任务。

为进一步了解我校“双一流”建设情况,记者采访了我校研究生院院长马燕、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吴至友以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斌。

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成效初显

纵观国家和重庆市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与重大举措,高水平学科建设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核心要务。为此,我校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重庆市文件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于2017年6月完成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创建“一流学科”实施方案》初稿的编制工作,并上报重庆市教委备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以重庆市“双一流”建设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统筹推荐、严格标准、面向需求、注重绩效”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我校“一流学科”的分阶段目标。即:到2020年,力争1—2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1%,2—3个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前30%,带动学校综合排名有所提升;到2030年,2—3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1%,3—5个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前30%,带动学校综合排名显著提升。

在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已初步制定“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百名海外博士引进计划”“院士工作站”“博望学者”等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等重大举措,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内涵发展提档增速,夯实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基础。目前,我校数学、生物学两个学科已经被成功纳入重庆市“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序列, 为我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增列对于我校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学校内涵发展至关重要。在学位授权申报方面,我校在重庆市4个新增博士单位申请中,以绝对优势成为重庆市唯一按需推荐单位,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据马燕院长介绍,我校目前已完成国家层面的申报材料提交,并将迎接在全国范围内的博士单位申报竞争。

在加强市级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我校再获佳绩。在重庆市组织的“十三五”市级学科遴选中,我校共有14个学科被遴选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除原有的11个“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外,新增生物学、化学、美术3个学科),名列重庆市属高校首位。

马燕院长表示,在“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遴选中,我校市级重点学科立项规模和资助经费在重庆市的占比均有所提升,这表明我校学科建设在重庆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狠抓短板、攻坚克难,迎接机遇与挑战

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历史机遇,也对我校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国家政策的改革,面对国家设置新增博士单位准入基本条件、博士授予单位限额新增的新格局,我校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巨大。此次全国申请新增博士一级学科共1400余个单位,其中涉及我校申博学科共计110余个单位,学科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此外,我校“一流学科”建设与国家基本条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马燕院长指出,目前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存在高端人才面临瓶颈、高级别成果匮乏、科研经费使用率不足等问题。与其他高校立项的“一流学科”相比,我校学科建设依旧存在三大短板:一是平台基础薄弱,尚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尚无博士学位授权点;二是高端人才较为匮乏,国家级称谓专家总量较少;三是科研经费总量较低。

如何在有限的办学资源和人才支撑现状下,更好地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引领学科整体水平提升?马燕院长向记者介绍了我校的未来发展规划。

第一,实施“一流学科”建设专项计划,加大“一流学科”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强化绩效考核,确保“一流”建设学科实力显著提升。

第二,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引培计划,重点围绕立项的“一流学科”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水平。

第三,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第四,实施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加大高水平成果的产出以及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第五,实施开放合作提升计划,借助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通过重庆市的支持和学校的自身努力,加强我校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

马燕院长还表示,在有限的办学资源和人才支撑现状下,更好地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即:统筹推进、分类实施;坚持标准、立足长远;面向需求,强化应用;注重绩效、加强评估。

强化优势、创新方法,全面推进特色学科建设

在我校14个重庆市重点学科中,数学、生物学被成功遴选为重庆市“一流学科”予以重点建设。

我校数学学科是“十二五”重点学科,也是我校的申博学科,于2017年申请了重庆市优势学科,并于2017年9月被批准为重庆市唯一的数学“一流学科”。

据吴至友院长介绍,我校数学学科作为重庆市40个“一流学科”中唯一的数学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全国8个数学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全国地方院校所拥有的2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重要奖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重要成果,其二级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

吴至友院长表示,学院下一步将通过对数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力争取得博士学位授权,获得国家级奖项和国家重大项目,将该学科建设成为全国排名前30%的学科。

我校生物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势头较好。目前,生物学学科形成了昆虫分类与分子生物学、资源昆虫及其病原微生物学、比较生理学、植物生长发育与遗传资源利用、鱼类寄生虫学、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开发利用共6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同时建有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媒介昆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8个;拥有重庆高校市级创新团队3个、重庆市教学团队1个。

近五年,生物学学科主持承担国际和国家级课题34项、省部级课题8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4项。同时,学科积极实施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谈及该学科的未来发展,陈斌院长告诉记者,学院将进一步凝练优化6个特色学科方向,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厚待重用现有人才,坚定引进急需人才,着力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充分利用重点学科平台,引导学生进入各实验室,强化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在科研上,学院将以科技进步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此外,学院还将围绕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学科对外学术交流,致力于把本学科建成在西部地区先进,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