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有一群怀揣着梦想与信念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专业,却都热爱一件事——话剧。
去年,他们将大型话剧《母亲》呈现给师生们,并在大剧院进行公演。今年开学后,他们又紧锣密鼓地排练起来,三月底,他们将在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首届“雾季公演”中连演三天。
一群“业余”学生排练专业大型话剧
“俺让你走,你偏不走,你就是一头倔驴,一头倔驴啊!”3月10日上午10点,在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大学城校区综合办公楼4楼会议室里,20多个学生正在排练话剧,他们穿着便服拿着道具,口齿清晰,铿锵有力,在情绪高涨或低落时,脸上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饱满地表达出来。
“注意枪的拿法,转过来……”“注意站位要面向观众”……现场一位披着大衣的导演正在指导学生排练,大到肢体动作,小到表情和眼神,他都细致入微的教导。
他叫徐赤,是这部话剧的导演,也是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沙坪坝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这部话剧《母亲》剧本是由他和他的学生舒韵涵(重师经管学院16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上一版“母亲”的扮演者)共同创作的。
学校领导和宣传部,对该作品的创作大力支持。宣传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毛宇亲自统筹,始终关注和关心该剧的创作细节,校党委宣传部全体老师参与协调、宣传、后勤等工作,集中力量推动该作品走向经典化、精品化、高端化、特色化。
记者了解到,《母亲》这部话剧取材于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讲述了在胶东半岛的昆嵛山区的农村,一群受剥削压迫的农民和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寇、汉奸走狗以及封建势力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
徐赤表示,小说中的故事线很多,但无法一一在话剧中得以表现,于是他舍弃掉部分内容,将所有故事线围绕“母亲”这一个角色展开。母亲从一个“胆小怕事、忍辱负重、听凭命运支配”的女人成长为一名“明了事理,踊跃支前、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其实‘母亲’只是一个缩影,她代表了抗日年代,伟大而平凡的中国妇女形象。”徐赤说道。
徐赤介绍,该剧本于2017年9月开始构思,年底前完成三万字。2018年,选定演员后,在重师校友会堂进行了第一次试演。随着对剧本一次次修改,演员阵容达到46人,分别来自10个学院24个专业。最终,《母亲》在第六届重庆大学生戏剧演出季获奖,并且在重庆大剧院参加面向社会进行公演。
从开学第一天就排练演员“累并快乐着”
平日里每天晚上9点半到凌晨,周六周日两天全天排练,已成“标配”。记者了解到,因剧中的演员都是重师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课程时间上有差异。除了集体排练之外,课余时间,他们也会想办法三五个人在一起,捋捋台词,练习走位,可以说是见缝插针。
在话剧里担任主角,扮演“母亲”这个角色的叫朱思雨。她是金融工程专业大二的学生。从小就喜欢表演的她,进入大学后便积极投入到学校话剧排演中,去年她饰演的是女二号“赵星梅”,今年她拿到了女一号“母亲”的角色。
“我常被同学嘲笑说是‘走火入魔’了!”原来每天的排练,让话剧已经融入她学习生活中。在课余时,她常常不经意的嘴里就要“蹦出”一两句台词。
每天正常的课时,加上紧锣密鼓的排练,常常回到寝室都已经凌晨一两点了,“可能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嫌累。”
何谐是戏剧影视文学大二的学生,在话剧里面担任母亲大女儿“娟子”这一个角色。168厘米高挑的身材,长相甜美的她平日里说话温柔,一开始排练,立刻就拿出了话剧的舞台腔调。“可能是跟我爱看经典的革命文艺作品有关吧。”何谐说,上大学前她从来没有表演过,进入大学后,一次机缘巧合,进入了《母亲》剧组。“一开始我只是场记,经过一年的排练,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演话剧。”不仅如此,何谐还负责协助导演进行剧本的修改、整理和音乐编辑,“这些都是跟我专业挂钩的内容,在里面我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除了《母亲》还有11场话剧同时上演
记者了解到,《母亲》这场话剧一共有23个片段,总共时长约2小时10分。
徐赤告诉记者,前半个月还处于初级排练阶段,3月12日所有演员包括群演到齐,他们将更集中的进行排练。3月底,他们将在学校首届“雾季公演”中连演三天。前两天是另外排练的11个短话剧,而《母亲》作为压轴戏,将在第三天进行演出。
上台道具300多样60几段音乐精挑细选
记者了解到,除了对演技精挑细琢,对于话剧里的道具,也是十分用心。当天,记者参观了剧组的道具室,里面有服装和各种道具,就《母亲》话剧上台的道具就有300余件。
“这些东西,不是一次就备齐的,都是我平时旅游看到就买,或者在网上淘来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学生自己从老家收来的。”徐赤说,《母亲》剧组的道具都非常讲究,大到村外的一棵枯萎的老树,地主家的桌椅板凳,唱片机,小到农民家的笤帚、玉米、窝窝头都有考究。
“比如,这个厨房用的风箱都是我从山东找来的,这些板凳,也是在山东农民家里收来的。”徐赤说,不仅如此,“母亲”手里扒的玉米都是真玉米,到了演出那一天,窝头也都是学校食堂师傅按照剧组要求给做的真窝头。
而地主家的唱片机则是许多年前徐赤在中兴路的旧货市场淘来的。“地主家装饰是很豪华的,桌子椅子都是带雕花的实木,还有花瓶装饰,而节目一开始,唱片机里放的就是山东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吕剧……”
为何要求那么细致?
因《母亲》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并且地点在山东,于是三十年代的山东吕剧成为最佳的选择。一旦发现音乐和剧中时代无法匹配,那么肯定不能选。“一场话剧的背后是非常庞大细节考究,你总不能保证一千个观众里没有‘内行’吧,我们不能穿帮,闹笑话啊!”徐赤笑着说。
记者手记:
用全身心投入书写一段最美好的光阴
话剧表演是连续的、一次性的,一旦错误没有修正的余地,因此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演员的站位、表情、台词都要事先进行多次排练,直到滚瓜烂熟。这也决定了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不能有一刻松懈,必须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角色。
这群可爱的学生,上课路上要对几句台词,照镜子时会不经意的摆出几个动作,吃饭时也要讨论下演这个角色的感受,集体排练时还常常熬到深夜……
这个春季里的每一天,这群热爱话剧的学生们挥洒着汗水,一次次重复地排练着,他们将用自己最初的梦想和信念,去书写这一段大学最美好的光阴,他们将给全校师生和社会呈现出最精彩的话剧节目。
相关链接: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