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主题教育 > 正文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

来源:bat365正版唯一官网《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张敬   发布日期:2021-05-18   点击数: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现实实际、历史文化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千难万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根本历史经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本文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略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

1.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鸦片战争始,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瓜分,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双重历史任务。置身亡国灭种危机,经过反复尝试,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依靠数千年的传统思想救不了中国,于是转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但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打破了中国人的迷梦,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一并破产。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代表中国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欧,但它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总结和概括,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不分中西、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欢迎马克思主义。正如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李大钊宣称的:“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之本,强调马列“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会亡党亡国。这也是我们今天观察和讨论中国一切重要问题包括文化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教条,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最为先进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是教条主义的敌人,其生命力在于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的现实实际和历史实际,总结经验、修正错误,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就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

2.“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靠中国传统思想救不了中国,这是历史早已证明了的。但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只有历史价值而无现实意义,如美国学者列文森所说的成了历史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更不是说,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孔夫子,全盘反传统。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就不仅要与中国的现实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号召全党开展学习竞赛,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同时,毛泽东同志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他依然认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应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以融入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以指导革命。

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说:“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在这短短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窥见青年毛泽东认为外来文化应中国化的思想端倪。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在公开讲演中说,孔夫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针对党内的洋八股和教条主义,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在研究理论、研究现状的同时,还要研究历史,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他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既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总结。

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学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强调要重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和研究理论。他在批评不注重研究历史的教条主义时尖锐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一分子,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倘若否认有“自己的祖宗”,那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也就注定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194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更明确地阐明了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联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但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要与本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更没有讲要民族化、本国化。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未能在西方取得实践上的胜利,反倒在东方相对落后的中国开花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奇迹。这种奇迹的发生,固然同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相关,与20世纪世界与中国的现实形势相关,但也与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息息相关。须知,最好的种苗在贫瘠的土壤中难以长成参天大树。5000余年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

回顾历史,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国家,无产阶级人数很少,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成分是农民,且长期在分散的农村活动。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要建设一个具有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极其艰难且无先例的任务。但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其中的奥秘,除了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看作党的基础建设、根本建设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吸取和改造中国古代重视修身的传统,重视党的思想建设,重视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重视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和党性锻炼,以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这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范例,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建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与实践进入新阶段: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

3.把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总结和概括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领袖和民族英雄等。中华民族又具有重视历史文化积累与研究、以史为鉴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犹如一个无穷无尽的矿藏,需要我们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去发掘和提炼,以获取今天所需要的珍贵滋养。如何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概括和总结,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工程。对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对政治、军事、经济、哲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具体领域的批判继承,对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思想资料和古代语言的运用,我们党百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许多精辟独到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现实危害,以及迷信西方文化和旧中国遗留的民族自卑心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反复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他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发。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应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态度。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系统概括梳理,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他进而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而不断与时俱进的。他在自己的讲话和文章中经常引用古代文化典籍和诗文中的名言佳句、成语典故,善于将历史经验、中国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当代马克思主义,以为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之用,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是一个内容异常丰富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体,其中最深层的、具有永久价值的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见仁见智,很难用一两个命题或判断表达。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日新变革的创新精神,崇真求实、经世致用的实事求是精神,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协和万邦、睦邻友好的和平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和灵魂,倘若中断了,那这个民族就灭亡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根本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相融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吸取、融入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同时,又赋予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以新的活力和内容。只有做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相融合,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才能真正地中国化。

4.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正确看待和取舍传统文化遗产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历史产物,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事实上,即便是文化精华、优良传统,也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存在不足。在充分肯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正视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具体分析,警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针对国学热、儒学热中崇古尊圣的复古主义倾向,他指出,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5000余年从未中断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们的发展优势之一。但也要辩证地看,正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包袱也沉重,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根深蒂固、不易拔除。传统文化中消极的、落后的因素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延续,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无形阻力。必须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家长制、一言堂、官本位、等级特权、强同斥异、因循守旧等封建残余和小生产者心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党内政治生活,侵蚀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珍贵遗产的今天,我们应有一个冷静而清醒的头脑,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反对“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的复古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胆吸取世界文明成果,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