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考古学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学青年学者张贵林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我校为第一单位在国际多学科交叉领域Top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科研成果:“New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ncient foxtail millet seeds and panicles reveals phenotype divergence during its dispersal”。
据悉,《Science Bulletin》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国际顶级期刊之一,在国际多学科交叉领域排名第五,影响因子为20.577,在我校期刊论文认定中为T0级。
该论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博士启动基金资助。张贵林博士联合国内外多个一流科研院校的高水平研究人员,通过考古遗址中的粟(Setaria italica L., 俗称小米、谷子)种子和花序(谷穗)遗存,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贝叶斯年代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生物地理学等多学科方法、系统分析了粟的传播时间、路线、方式,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粟表型性状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响应、表型多样化表现及其产生的农业效应等与粟传播和演化有关的关键科学问题。
该科研成果是在我校考古学学科优化布局,积极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突出学科特色和区域优势等支撑下取得的重要创新性成果,是我校考古学科迄今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最高级别成果,是我校考古学学科获得博士一级学科授权以来,继李禹阶教授2020年在哲学社会科学顶尖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巫及其角色演变》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该成果将极大地推进我校考古学学科建设,提升我校科学研究的影响力,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重师贡献。